为深化学习遵循习在盐城调查时重要指示精力,以新四军前史为生动教材,展开革新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日前,历经数月的看望与寻找,由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与现代快报社、新四军纪念馆联合展开的“砥砺初心任务 接续赤色篇章——寻找新四军脚印大型全媒体新闻举动”满意落下帷幕。
5个月来,联合采访组沿着新四军前辈的脚印,先后走进北京、上海、安徽、江苏、江西、福建等6省(直辖市)的8座城市,以及盐城市各县(市、区),总行程到达15900多公里。构成稿件40余篇供各渠道发稿,部分稿件被中心网信办全网置顶推送,包含新华社、“学习强国”、现代+、盐城发布、我言新闻、新浪微博、抖音、今天头条等渠道,全网点击量过亿。
“民心向背决议着前史的挑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75周年新四军纪念馆收藏革新文物巡展”,是本次新闻举动的聚集之一。联合采访组先后随巡展来到北京、合肥、南昌、南京等地,采访新四军老战士子孙和观展大众。
在北京,王海纹勇士的侄子侄女俞克群、俞克永,站在革新文物“一件旗袍”展柜前,表明要将姑姑的革新故事和不平精力作为家风代代传承;在合肥,82岁的陶和寿白叟看着展板上新四军的前史,想起自己1岁时就双双献身的爸爸妈妈,不由潸然泪下;在南昌,新四军创建者之一黄道勇士之女黄知慧、新四军勇士李健之女李东平、南边三年游击战争赣粤边游击区的首要领导人之一杨尚奎之子杨建力等子孙,重温父辈勋绩,讲到动情之处,不由慨叹“父亲,这盛世已如你们所愿”;在南京,百岁高龄的新四军老战士丁位西,回忆起自己的革新征途,坚定地说:“我为可以投身新四军这支英豪的部队感觉到很骄傲。”
与展览相得益彰的是在赣州、宿州、上海、厦门等地展开的赤色思政和赤色寻访活动。
在赣州,周篮嫂之子、89岁高龄的刘士华,向联合采访组叙述母亲冒着生命危险为游击队送饭菜和物资,用草药为陈毅治腿伤的往事;在宿州,《黎明报》的同行讲起报纸创始人彭雪枫将军的业绩,眼中满是敬佩和崇拜;在上海,新四军老战士罗维道将军之女罗愤,以亲历者的身份再现感人至深的赤色故事《烽火中出世的孩子》,让现场上海交通大学学子深受感染;在厦门,赤色情景剧《永不逝去的芳华》、微党课《芦柴花飘似雪飞》深深打动了厦门大学师生,“像新四军那样报效祖国”的呼声,成为当天新四军革新精力进校园活动最强的回应。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新四军纪念馆收藏革新文物巡展,仍是赤色思政寻找活动,都逐渐推动了赤色资源维护使用作业。在上海交通大学的思政课活动中,新四军老战士施平的亲属,捐出了施平写给孙女的信。在这封信中,时年108岁的施平满怀欢喜地叙述党的巨大,一字一句写下入党誓词。这份宝贵的赤色材料,敏捷被盐城正在展开的“见字如面 崇奉不朽——新四军将士家书中的家与国”赤色家书朗读活动采用,老一辈的信仰、抱负和期望,化为音频、视频影响更多的人。
据悉,在本次系列活动中新四军纪念馆共搜集到革新文物50余件(套),各类宝贵史料220余件。